日本の剣術と剣豪
其の壱
剣道と剣術は違う!
剣道とは:將日本傳統劍術的練習方法(用竹劍練習)改變為比賽化的運動。配合學
校教育的體育課來鍛煉“大和魂”,因此大日本武德會取“劍道”這一名
詞,劍道這一名詞在明治時代末年到大正時代初期才出現的。
剣術とは:日本古武術之一,用日本刀殺傷對方的武術。日本刀是個一邊是刃的刀子,
就是刀, 刀有兩種,一是 “太刀”太刀是騎馬而戴鐵甲的武士為了斬擊
而鍛鍊的刀,另一種是“刀”原本是佩“太刀”的時候一起帶的補助的
刀就是“刀”。
太刀”佩刀時將刀刃往下佩,所以佩太刀的日語叫「太刀を佩く」,“刀”
是將刀刃往上帶的,所以帶刀的日語叫「刀を差す」,後來隨著戰鬥方法
的變遷,“太刀”慢慢地過時,反而“刀”越來越流行,從室町幕府末
期到江戶幕府期間,除了儀式以外幾乎用不到“太刀”,武士一般帶的都
是“刀”。
劍是刀兩邊是刀刃的刀子,但是日本刀的技巧叫劍術,之所以從中國傳來
的刀劍混為一種,劍逐漸被統一為刀,所以日本沒有刀劍之分。另日本劍
術是用兩手拿刀而揮刀,這種劍術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劍術相比非常稀奇的,
跟倭寇作戰的明將戚小保說“我們用一隻手拿著劍,用另一隻手拿盾牌,
然而倭寇用兩手拿一隻長刀,其刀法實在令人退縮,明兵武術還不熟練”。
中國劍術也有用兩手揮刀的劍術(如苗刀、雙手刀),但中國苗刀模範日本
的刀術來製作的刀,中國特色的劍術還是用片手的劍術。
太刀
念流
流祖:念阿弥慈音(我國頭號劍豪)
他既是念流的流祖,又是以日本頭號劍豪聞名,他出生于正平六年(1351年),他父親是奧州相馬(現福島縣相馬郡)領主相馬四郎左衛門忠重,本名為相馬四郎義元,因他五歲時父親被刺殺,所以要逃到武藏國,潛伏兩年,當時幼子逃避被殺的命運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出家入佛門,他雖入佛門當遊行上人的弟子,但一直不忘報父親之仇的念頭,因此自行修業劍術。
從此以來他的煉劍有驚人的發展,就是十歲的時候,上京修煉鞍馬山的劍術,到了十六歲去鎌倉,于鎌倉壽福寺學習兵法,應安元年(1368年)到了築紫(現福岡縣)安樂寺學到劍術的秘法,十八歲創始念流。他為了報父親的仇,立刻還俗就回到鄉里辦元服(貴族、武士階級的成人儀式),後來他終於實現宿願,三年後服父親的喪,重新入禪門改名為慈音,從此以後到寂滅,這期間他的足跡尚未清楚,但很可能巡迴諸國指南他的兵法,據說他四十歲左右的時候,叫弟子中条兵庫頭長秀作為他的陪伴,在室町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満的御前(貴人面前)舉行上覧試合
(天皇或將軍觀看的比賽),慈音在應永十五年五月信州(現長野縣)浪合定居,就創建以摩利支尊天為本尊之長福寺,自稱為念大和尚,此刻已有十四名的弟子得到念流的印可皆伝(傳授全部秘方),各分為阪東八士、京六士。
這阪東八士裡面的樋口太郎兼重傳承念流,第十三代宗家(正宗)樋口高重定居在上州馬庭(現群馬縣多野郡吉井町馬庭)後念流一直傳宗接代,第十七代樋口定次繼承念流八世後,念流被稱為馬庭念流,現在第二十五代宗家樋口十郎右衛門源定仁繼承道統。

馬庭念流道場
http://www.sky.sannet.ne.jp/taguch/sonota/nenryu.htm
剣
刀